[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实验室介绍  
实验室定位
学科与研究内容
学术委员会
承担项目
研究队伍
研究成果
学术交流
开放课题
运行管理
 
 
  实验室要闻
当前位置:首页 > 实验室要闻
“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启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
时间:2008-11-06

    由科技部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本项目委托协助管理单位,我所魏立新博士为项目首席联系专家)承办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审核培训会,于2008年11月3日至5日在青海西宁召开。科技部社会发展司邹健强处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苏钢强副司长,国家民委文宣司王居副司长,青海省中藏医药管理局黄立成局长,青海省科技厅张超远处长,孙塑伦、翁维良、桑杰等国内知名专家,以及来自各民族地区的140名民族医药研究和管理人员出席了本次盛会。

    会议就本项目的立项背景、项目目标、研究内容、课题分工、考核技术指标、以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项目实施及管理要求等进行了说明;分两个组分别对民族医和民族药的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审核、论证和交流;还针对民族医药研究队伍的自身特点进行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及质量控制要求、名老专家经验继承研究要求、民族药炮制规范化研究若干问题等的相关培训。

   “民族医药发展关键技术示范研究”项目是我国民族医药首个单独立项的项目,并且首次作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提出。民族医药涉及的人群范围广、影响大,在某些疑难病防治方面有独特疗效优势和民族特色,并且医疗成本低,在少数民族的牧区及民族地区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本项目是在继承我国少数民族医药传统理论的基础上,组织各民族医药以及多学科的研究力量,结合对全国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实地调研结果,对免疫系统、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疾病等民族医药优势病种的特色诊疗技术及其临床疗效评价规范化,含有重金属的民族药物特色炮制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以及民族医药名老专家医技医术和民族医药文献的抢救性继承等内容为研究对象,以民族医药发展中的关键技术为突破点,消除阻碍民族医药发展的瓶颈问题,为民族药物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控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本项目经费全部国拨共2914万元,实施计划为三年,共设10个课题,拟进行三个方面的主要研究:(1)藏、蒙、维医传统优势病种临床疗效评价和药物的传统炮制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2)壮、傣、朝、苗医等传统特色诊疗技术与有毒药材炮制技术研究。(3)民族名老专家医技医术与民族医药文献的抢救性传承研究。

    本项目紧紧围绕民族医药传统特色的继承问题,对民族医药治疗优势病种特色诊疗技术、传统特色炮制技术及制备工艺为基础进行研究,涉及相对比较成熟的藏、蒙、维、傣、壮、朝、苗、彝、土家、回、瑶、羌等12个民族医药及尚未挖掘整理的哈尼、布朗、德昂、傈僳、怒、阿昌等10个需要抢救性继承的民族医药,符合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需求,符合国家卫生保健战略下移要求,对推动民族医药事业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承担了“藏药佐太、寒水石特色炮制技术及其安全性评价研究”课题。由我所藏药现代化研究中心组织西藏、青海、四川、甘肃等各地区藏医药研究机构、中国科技大学及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合作实施。重金属安全问题是藏药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针对以汞为代表的重金属安全性问题,从传统炮制工艺的辅料规范、炮制技术、质量控制和安全评价等方面,对最具藏药特色的炮制品——佐太,进行重金属的安全性系统评价研究,试图回答的科学问题是:佐太临床使用剂量对机体有毒还是无毒;主要的蓄积靶器官是什么;毒效关系如何。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为藏药的重金属安全性评价建立一种系统的科学实验模式。对藏药中最具“炮制变性”特色但却“制”无定法的寒水石,进行热、寒、平变性的传统和现代工艺研究,制定工艺技术规范,实现“如法炮制”,并进行“炮制变性”机理研究。在寒水石的一种炮制工艺中如何实现热、寒、平的三种变性;其机理是什么;与寒水石的归经有无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可能找到传统药物(包括中医药和藏医药)与西药在药物与机体作用方面的可比性与结合点。